洛阳伽蓝记
《洛阳伽蓝记》简称《伽蓝记》,是中国古代佛教史籍。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,抚军司马杨炫之(又作:杨炫之)重游洛阳,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,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、地理、佛教、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,成书于公元547年(东魏武定五年)。后世将《洛阳伽蓝记》与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、颜之推的《颜氏家训》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。 《洛阳伽蓝记》在历代正史的“艺文志”中皆有著录,但其祖本早已佚失。现所见的《洛阳伽蓝记》都为以宋刻本为祖本,源流颇杂。《四库全书》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。 对于该书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已取得不少成果,特别是文学、史学、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。一般认为,在宗教佛学、中古文学、语言学、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,本书尚有不小的研究空间。在传播影响上,《洛阳伽蓝记》早有日、韩、英等若干语种译本,在国际汉学界有一定的地位。 《洛阳伽蓝记》是一部集历史、地理、佛教、文学于一身的名著,在《四库全书》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,简称《伽蓝记》,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,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。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伽蓝(佛寺),分城内、城东、城西、城南、城北五卷叙述,对寺院的缘起变迁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、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。与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一同,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。
文章目录